学院概况

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介绍 - 正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介绍

编辑:  审核人: 编辑:clxy发表时间:2022年06月01日 08:00 点击:[]

1、  专业发展前景

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为了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急需培养新型的人才,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发展新型锂离子电池、新型燃料电池和新型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应用于通讯、汽车、医疗等领域的动力电源。因此,本专业是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是涉及材料、物理、化学、电子和机械等多学科交叉的特设专业。

 

2、  专业办学实力

本专业是湖北理工学院面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的专业方向,本专业是2010年湖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基于鄂东南地区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与蓬勃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围绕新兴能源技术及其关键材料进行了5年的探索与实践,于2015年设立新能源材料方向。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累,本专业现拥有材料基础、材料工艺、材料性能、材料表征分析和材料工程模拟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操作平台和分析检测设备,集合了分析测试、结构表征、样品制备等通用仪器设备,如场发射扫描电镜(JSM-7610F,日本电子)、热/光分析仪(DRI Model 2001Atmoslytic Inc. CalabasasCA,美国)、Agilent 7000C GC/MS/MSAgilent,美国)、ICP-MSThermo,美国)、X射线衍射仪(岛津,Lab XRD-6100)、ED-X射线荧光仪(Epsilon 5, PANalytical B.V.,荷兰)等。

本专业形成了一支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相关度高,以中青年为骨干,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专业教师10人,专职实验教师1人,专任教师100%具有博士学历,其中3名教师拥有海外访学经历。本以热电材料与器件和锂电池材料与器件为办学方向。近五年,专任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5项,公开发表SCI/EI收录的论文近4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科作品竞赛全国节能保温材料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

此外,学校与湖北融通高科、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力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美邦(北京)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十五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中铜业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实验设备的共享方面也与相关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满足了教学、专业实习与实训的需要。

3、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具备扎实的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表征以及新能源器件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内从事研究、设计、应用开发、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应工业转型建设需要,顺应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热电材料及器件、锂电池材料及器件等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

  特色奖助学金制度

国家级: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

学校级:湖北理工学院奖学金(甲、乙、丙)

学院级:“材料学子”奖学金(校友资助)

学院科研助学金

单项奖学金(突出贡献)

特困生助学金

  产教融合、全方位导师制

经过第一学年的材料类学习,学生在第三学期完成专业分流后,教师和学生对接,共同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色培养计划,导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创新创业、学科竞赛、考研和就业等方方面面。通过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营造实践环境,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产教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教师将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引导学生进实验室、进项目组;以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大学生挑战杯、各类学术竞赛等为着陆点,强调学用结合、做学结合、学创结合,使学生成为创新的主角,真正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4、专业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即可在化学能源、太阳能及储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也可以在通讯、汽车、医疗领域从事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的开发、生产和管理的工作,还可继续攻读新能源材料及相关学科高层次专业学位。

5、专业学生要求

兴趣,看自己喜欢什么?

性格,看自己适合什么?

能力,看自己胜任什么?

价值观,看自己重视什么?

本专业对学生的特质要求并不高,但本专业作为交叉的学科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理工科基础知识学生进校一年内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重构,重新学习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可胜任课程的学习。从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合成来说,需要化学的基础知识;从研究材料和器件的性能来说,需要物理的基本知识;从构建材料和器件的模型和性能分析来说。基于专业特点,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转化和运用能力,把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在工程实践中。由于新能源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知识不在现成的教科书上,而是在最新的国际文献里,因此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同时良好的英文水平显然会对文献阅读、学术交流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