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发展前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则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之“米”,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兴产业)专业涉及范围极其广泛,既包含传统建筑材料,又涵盖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超硬材料、高温结构陶瓷、石墨烯和纳米材料、涂层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是国防、交通、微电子、尖端技术领域的“粮食”。本专业课程引领学生探索传统材料及先进功能材料制造和加工中使用的技术,并了解成分、微观结构、加工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评估材料在服务中的性能,为将来从事工业或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新型无机功能材料
二、专业办学实力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兴产业)专业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聘请了多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材料类专业产业教授,以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具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系统的工程实践条件,配置有专业基础实验室、成型及烧制实验室、非金属材料性能检测实验室、材料工程模拟实验室等,拥有设施比较齐全的科学研究平台和相关仪器设备,包括高能球磨机、真空红外干燥系统、真空热压烧结炉、气氛烧结炉、金刚石线切割机、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激光粒度仪等,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同时,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优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较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科研需要。

三、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产学研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加强学生的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设置“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平台建设,优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践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课堂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课程中,结合工程案例和实践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将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与素质;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一线材料工程师”。
本科生导师制
实行全方位的本科生导师制度,第三学期完成专业分流后,学生开始进入教师课题组,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校政企合作课题、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创业训练、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科研训练项目,并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学科竞赛。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按照“优势互补、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原则,学院与黄石市政府、黄石市摩擦材料原料协会、黄石市预拌混凝土与砂浆协会、华新水泥、蒙娜丽莎集团、马可波罗瓷砖等联合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依托中心加强工程实践环节培养,提升学生工程素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