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科竞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科竞赛 - 正文

我与金相:少年没有乌托邦,心向远方自明朗

编辑:  审核人: 编辑:clxy发表时间:2024年04月07日 12:08 点击:[]

我与金相的故事始于2022年秋天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实验室的灯光在夜晚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照亮了一台台陌生的仪器,也明晃晃的照出了我内心的好奇与不解。因着这份好奇,我脚下的小路便不由自主的朝着新的路口蜿蜒,而由着这份不解,我才最终与金相结缘。刚开始看着学姐们的操作,每一步都不理解,只能照葫芦画瓢,有样学样的跟着练。而一窍不通的我也分辨不出好坏,一度对能磨出几个面而啧啧称奇。后来,只能说古人诚不欺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也慢慢摸着了大门,而真正迈过门槛的时候,是校赛。

校赛

还记得那天起了个大早却仍旧没来得及过早,换成平常早就像只软脚虾缩一边了,可是真正轮到我比赛时却跟打了鸡血一样,热血沸腾,干劲十足。凭借着那点懵懂的无知无畏,侥幸于校赛突围,成功进入了省赛的角逐。随着名次的上升,训练的任务量也不甘落后。当时正是期末,课程陆陆续续结束,考试也闻讯而来,每天都是在教学楼和实验室里来回奔波,寝室也回归它的字面意义上——睡觉的屋子。而那时的训练大多还是流于表面,更多的追求量,对于重中之重的质却被置于角落。我们起初格外的乐观,但随着几次模拟赛中的状况频出,也无可避免的开始焦虑起来。人最害怕的是未知的恐惧,我们不知道还有哪些纰漏是未曾注意到的,又有哪些意外会打我们一个措不及防。于是愈是临近赛事,头顶那片焦虑的乌云便愈发厚重,它严严实实的笼罩着我们,同时也鞭笞着我们更加勤奋的训练。

训练前后对比图

省赛

如果把我们这次的心路历程谱成曲,贝多芬都得直呼内行,其一路的跌宕曲折简直难以言表。第一天我们斗志昂扬,赛场上,选手精准细致;赛场下,老师殚精竭虑。因为比赛把我们聚在一起,也因为比赛把我们凝在一起,我们融进整个团队,至此,再无个人。前面选手积极实践,解决因场地器材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后面选手果断应用,争取将其他影响因素降至最低。本以为这样后面选手的制样效果会越来越好,可天不遂人愿,排在后面的我依然没能达到最好的发挥,甚至还逊于平时。于是我们第二天都憋着口气,攒着股劲。有了前一天的经验,本该更加熟练的操作却突然变得更加紧张,任何一个步骤都得反复确认数遍,以至于最后倒试剂的手都在控制不住的抖。比完赛的我们回到酒店,相顾无言,此时比赛结果虽然没出,但每个人的样品效果图无疑已经提前进行了宣判。后来,无论是走去颁奖路上,还是坐在颁奖台下,都是一片沉默。可是却不曾想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竟让我获得了个人一等奖!而在这又惊又喜中,省赛也最终落下了帷幕。

2986D

训赛前看场地

国赛训练

很快,紧锣密鼓的训练接踵而至,有了省赛的经历,此次训练便更具针对性,思虑也更为周全、细致,而当再次面对纯铁、球铁、20钢这三个老友时,真是感慨万千,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它们三。此时的校园正被酷暑环绕,同学们也都开启了暑假,走在路上,虽然头顶的太阳强势的彰显着这是个夏天的事实,但放眼望去,寂静的校园仍让我想起一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倒也称不上完全寂静,至少,还有树荫里的蝉鸣,砂纸间的摩擦,机器上的动作,以及我们在每一次制样时内心的期待,这些又怎么会是无声的,分明声声振聋发聩!无论天气如何,无论白天黑夜,我们都想改善每个样品,就像鲁滨逊将时间刻在他拐杖上,我们将心血注入指尖,倾注于样品上。训练无疑是艰苦的,过程也在无数次机械的重复中褪去了最初神秘的面纱,显得枯燥乏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连接宿舍与实验室的小路也在烈日的炙烤下带上了焦虑的色彩,究竟是谁路过此地燃烧过?手上的小铁块涌出的问题层出不穷,那些燃烧过此地的人们也会有这些问题吗?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登上了省赛这座一直横亘在眼前的山峰,视野陡然开阔后便发觉那些沿途路过的嶙峋怪石竟然是个庞然大物,每个曾经不曾注意,忽视的小细节都成功的汇聚成了大阻碍。我们都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道理,所以越是到后期,我们越是注重细节的打磨。可是这哪里是想解决就能解决的事,烦躁,不解,但更多的是尝试多种方式后徒劳的无力。一条条被否决的方案背后,是无数次的尝试演练;一点点微小进步的身后,都是咽下去的辛酸。不敢急功近利,导致思虑不周,亦害怕步子太小,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好在有老师们每天的辛勤监督指导,与我们一同面对解决这些问题,给予我们莫大的支持与帮助。阿多尼斯在《小路》一诗中他向小路问道:“喂!长夜的负重何时是尽头?何时我能得我所求,抵达终极,享受安逸?”,小路对他说:“从这里,我开始。”于是不仅不惧于那些问题,我们更是不断发现问题,试剂的用量,棉球的大小,样品的差异,更为精确的操作使得这些均被考虑在内。后来老师问起这一段时间辛不辛苦,辛苦是必然的,但若是换回一个回报,就释然了,哪怕只是减少了一部分脏点,消除了一部分色差……

1A843

国赛候场

国赛

到了为这段金相故事结尾的时候了,我们这一次站在了更大的赛场,面对着来自全国几百所高校的选手。虽然仍旧避免不了的紧张,但相比省赛却多了一丝从容。我严格的按照平时训练的手法,磨制,抛光,侵蚀,观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每一步。在比赛最后交样时,写完名字放下笔,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殆尽,心中莫名有种异样的平静,不是风雨欲来前的寂静,是一切都已尘埃落定的宁静。那一刻,我没有想着之前动作中的瑕疵,也没有考虑待会结果的好坏,我只想如梭罗一般站在永恒之过去和永恒之未来的交汇点,也就是纯粹的此刻——活在当下。我已经做了我所能做的,尽人事,听天命。虽然故事的最后我只拿了一个二等奖,但结果如何并不能改变其过程的精彩,至少这个暑假我们努力过,这个夏天我们拼搏过,汗水不会留下痕迹,但球铁可以,纯铁可以,20钢亦可以!至少手上那些个茧便是最好的佐证,不是吗?最后感谢团队伙伴们的帮助鼓励,感谢老师们一路来的指导陪伴,也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么一个学习实践,增长见识的机会!若不是有老师们为这个项目的付出和努力,我们很难取得如此成功。

不是所有的树都能在自己的家乡终老,不是所有轨道都能通往春暖花开的方向,或许我们脚下的小路蜿蜒曲折,或许我们走的磕磕绊绊,也不要只是燃烧过,少年似骄阳,要一直燃烧。

作者简介:汪晗,女,湖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冶金工程班全日制本科生。现任材料学院学生会学权部干事,金相岩相协会会长,在班级中担任学委一职。发表学术论文2篇。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团员,所在寝室获评新生新气象文明寝室等荣誉,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校赛个人二等奖,省赛个人一等奖和团体二等奖,国赛个人二等奖。

指导教师评价:汪晗同学动手能力强,在整个金相训练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认真刻苦,善于钻研。同时,学习成绩优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获得了较多奖项,综合素养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