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显微镜下的金属世界,总让我想起梵高笔下的星空。那些银白色的晶粒在显微镜下舒展着独特的几何姿态,马氏体与奥氏体交织出神秘的光泽,像极了油画中流动的星辰。与金相技能大赛的相遇,让我在微观世界里开启了一场关于匠心与成长的奇幻旅程。
初见金相:显微镜里的星河
第一次走进金相实验室的那个下午,阳光斜斜地穿过百叶窗,在操作台上投下明暗相间的光栅。我的手指触碰到砂纸的瞬间,砂砾与金属摩擦的触感让指尖微微发麻。初次上手磨制20钢样品,心中满是忐忑,唯恐磨制不佳。默默为自己鼓劲儿,即便磨不好也绝不气馁。聆听磨制讲解时,我全神贯注,将要点一一铭记于心。许是首次磨制格外用心,效果竟出人意料地好,自此,我决心参赛,且志在夺取名次。
在无数次的打磨练习中,我逐渐掌握了砂纸的“呼吸节奏”。当试样从320目粗砂纸转向1500目细砂纸时,指尖能清晰感受到摩擦力道的微妙变化。抛光布上的抛光膏像夜空中的星尘,旋转的抛光盘带着试样跳起华尔兹,直到镜面般的光泽里映出我屏息凝神的脸庞。


第一次磨制的20钢金相组织照片
淬火七月:在酒精的刻度里寻找光的形状
在激烈校赛选拔中,我以稳定发挥成为省赛预备选手。备赛期远比预想艰难,球墨铸铁试样上的划痕与氧化斑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六人攻坚组在暑气蒸腾的实验室里较劲,空调轰鸣声里混杂着砂纸摩擦的沙响。
最棘手的氧化问题在七月达到顶峰——实验室流出的温水加剧了试样表面氧化。我像与时间赛跑的急诊医生,机械地重复抛光、侵蚀、冲洗,直到发现罪魁祸首竟是自来水温度。改用酒精清洗的瞬间,显微镜下终于呈现出完整的珠光体组织。那些被汗水浸透的砂纸,在反复试错中教会我:真正的金相技艺,永远藏在细节的时光里。
淬火时刻:比赛现场的温度记忆
省赛当天的空气里漂浮着硝酸酒精溶液的独特气息。我的操作台编号是6,这个数字后来成为我记忆中的幸运符。在试样腐蚀环节,秒表的滴答声与心跳声产生共振,当腐蚀液在试样表面晕染出晶界轮廓时,我忽然想起达芬奇在《蒙娜丽莎》嘴角处叠加的四十层透明油彩。



省赛现场照片
省赛结果出人意料。20钢试样出现划痕,纯铁试样布满黑白块,表现远不及平时训练。最终仅获二等奖。虽有些遗憾,但比赛过程紧张而愉快,老师们的鼓励让我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前期积累的分数让我勉强跻身国赛。回到学校后,针对黑白块问题,我进行了系统训练,又发现其与磨制力度密切相关。一次次磨制纯铁,反复调整力度,手指上的水泡消了又起,甚至拧不开瓶盖。
遗憾的是国赛时我的纯铁仍然未摆脱黑白块的困扰,没能拿到一等奖。但比起遗憾,收获才是更要紧的。很感谢我的老师们感谢金相技能大赛,让我有机会与全国高等院校的佼佼者同台竞技。在这场金属与技艺的对话中,不仅展现了自我,还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意识到了无限的可能。


国赛时磨制的纯铁金相组织照片




国赛现场照片
晶界生长:超越比赛的永恒印记
金相技能大赛带给我的,不仅是证书上的烫金文字。那些在微观世界里雕刻时光的日子,教会我用匠心丈量成长的维度。当金属试样在腐蚀液中显露出隐藏的晶体结构时,我生命的晶粒也在悄然长大,沿着特定的取向,生长出独一无二的人生织构。

作者简介:张晓宇,女,湖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冶金工程班全日制本科生。现任金相岩相协会会长,在班级中担任心理委员一职。发表学术论文2篇。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国赛个人二等奖、省赛个人二等奖和团体二等奖、校赛个人一等奖。
指导教师评价:张晓宇同学勤奋刻苦,获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个人二等奖。她是学校现任金相岩相协会会长,在她的带领下,协会多次被评为优秀。她的家境困难却自立自强,学业成绩稳居班级前列。她的体育成绩优异,多次斩获校级奖项。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弟学妹金相训练,经她指导的同学金相制样水平都能突飞猛进。总体评价:“做事如金相制备般严谨细致,待人如抛光表面般温暖真诚”。